爆款方法在变化,底层逻辑却从未走远。本篇文章回归产品营销的原点,用“天底下没有新鲜事”的视角,解构那些看似新潮却始终围绕人性的营销本质,让你少追风、多思辨。
多数互联网从业者对于爆款产品背后的逻辑,总是存在迷信般的推崇,尤其是在行业下行周期,没有出现新的论点和案例,反倒出现了很多把经典理论复杂化然后从组再重新输出。
我一直认为天底下没有新鲜事,所有产品的营销策略仍都是围绕4P理论进行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产品、价格、渠道、促销”。
而这些因素通常在不同的行业,不同时代甚至不同的发展阶段,都会有不一样的影响力和表现形式,这也是干扰大部分人做出正确思考决策的原因所在,而这些前置条件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庞大的信息差和认知差,视野和认知也会因此被束缚。
角度一:产品冷启动阶段
产品冷启动阶段是产品从0到1之后的第一个阶段,大部分产品可以被凭空创造,但往往过不了这一关。
周末特地花了一天时间看了《冷启动问题》这本书,提炼一下核心论点:
1.从特定场景、特定人群找切入点;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找精准用户和刚需场景,并集中资源进行攻坚战役。
2.从供给端入手,优先吸引稀缺供给端从而拉动需求端;我们平常看到的内容平台,就是从吸引优质创作者作为推广手段。
3.构建网络效应;这里说的网络效应本质就是人与人的连接或者说人自身的精神需求,美图秀秀从早期的纯工具产品拓展出画廊、热门玩法,这本质都是在打造网络效应,而这一点也是大多数工具产品转型的方向之一。
4.具备基础的易用性和激发用户功能探索欲;这一点原文描述过于晦涩,书中引入了原子网络概念,整个基础流程应该让新用户可以坚持使用3分钟,否则难以留住用户。
5.用户网络达到2w人,就能自己不断增长扩张;
以上观点在大部分行业是具有参考价值的,尤其是第5点我个人在过往的经历中深有体会,但规模达到临界值时,本身是产品获得认可的表现,其次获客渠道会因为品牌和自传播变的更加多元。
角度二:下沉市场
先分享一个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案例,微信支付分应该部分人使用过,应用场景包含免押租借、先用后付等。
这样一个成熟的产品,在下沉市场有非常多的人没有使用过且对其持困惑态度,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因为信用问题无法使用这个功能。
这种感受真正让我感觉到中国的社会阶段复杂性以及幅员辽阔性。
还有就是我和你说如果快手的DAU超过小红书,你听到这个结论是什么感受,身边没人用不代表不存在,人往往容易忽略或不认可自己看不到的东西。
下沉市场是一个很经典的角度,相同的两款产品,如果各做一个人群,所对应的营销策略也许完全不同。
包括我们说价格,谈到下沉市场,我们总是会下意识的联想到低价。但我一直不这么觉得,价格敏感度高可能确实是下沉市场的特点,但下沉市场不应该等于低价,他们同样需要好的产品和服务。
假设让当下的我回到乡镇生活,我的消费理念是不会改变的,变的只有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,一味地用低价策略做营销,本质还是认知不够导致的。
这一点也能很好的解释,为什么拼多多能成为很多高净值用户的电商购物途径之一。
角度三:促销活动
促销作为常见的营销策略,是日常最为常见的手段之一。
前阵子的外卖补贴大战,大家应该都享受过福利补贴,但这种补贴促销本质没有让行业市场扩张,反而伤害了部分商家的利益且造成了部分资源的浪费。
促销本身在4P理论中是最容易和价格混淆并且滥用的因素,它在原文中的概念本身是宣传,通过各种媒介手段介绍产品,比如当今的产品发布会和直播讲解等方式。
最终在宣发达到高潮时,通过价格优惠来让用户产生购买欲望,这是原本的意图,发展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。
我在上一篇文章也有写过,为什么有些企业经常会吸引到一些白嫖客,这和企业自身所表达和传达的内容有关,你让这些白嫖党感觉你就是免费的。
这就又不得不提一嘴过往经历中关于saas工具强制变现的案例,强硬的限制原本免费的功能,从而迫使用户付费,这种方式就是会让用户感觉你在从我的口袋中抢钱,你们家的软件本来就该是免费的,这和长期的经营策略、用户体验层面都是息息相关的。
专栏作家
保利配资-炒股配资找配资-正规股票平台-配资之家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