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若去了,朕便再无兄长可依……”
康熙帝面对着年仅五十岁却身患重病、卧床不起的同父异母哥哥——爱新觉罗·福全,声音哽咽地吐出了这句心声,随即眼泪如洪水决堤般涌出,滚滚而下。
这位自幼缺少父母关爱的皇帝,历经朝堂风云与战场杀伐,建立了不朽的功业,平日少有情绪流露,但此刻的痛哭无疑显示了福全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。
晚年难得相见的两兄弟,此刻于福全的病榻前追忆着孩童时光里一同玩耍的欢笑与温情,浓厚的兄弟情谊跃然纸上。
在这段短暂而温馨的团聚之后,康熙不得不离开,继续率军御驾亲征。
康熙离去后,福全对自己的儿子坦言:“我的心愿已经实现了。”
那么,福全的心愿到底是什么?康熙与福全之间的情谊有多深?他们又共同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?
展开剩余89%少年玩伴,各怀壮志
古语有云:皇室之中少有纯粹的亲情,因为政治利益的交织,血缘关系常被淡化。
自秦朝至清朝,立于政治中心的皇室成员,父子兄弟之间的争斗与残杀屡见不鲜。
这无不令人唏嘘:表面风光的皇族背后,隐藏着多少冷酷与无情。
然而,历史上也有为数不多的血浓于水、真情相待的皇族兄弟。
爱新觉罗·福全与康熙帝玄烨,便是清朝皇室中肝胆相照的典范兄弟。
福全和玄烨同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儿子。
顺治帝年幼即位,育有八个皇子,但大皇子、三皇子、四皇子相继因当时致命的天花病逝。
当时天花极为凶险,一旦感染多半难逃一死。
顺治帝的大皇子牛钮尚未满一岁便夭折,四皇子虽被封为皇太子,却未及命名便因天花离世,令顺治帝悲痛不已。
三皇子即为后来的康熙帝玄烨,其母佟佳氏为庶妃,未受顺治宠爱。玄烨幼时患天花,顺治帝对其关心有限,甚至托奶妈将他带出紫禁城外抚养。
因此,年幼的玄烨与父母分离,少有亲情陪伴。
但天赋异禀的他,凭着坚强体质与顽强生命力,成功战胜天花,成为少数幸存者。
天花一旦康复,便终身免疫,这让玄烨在皇位继承中占据了重要优势。
在专制君主制下,皇帝的健康关乎国家安危,身体康健是储君首要条件。
除了过硬体质,玄烨更聪颖有志,一日,顺治召见二皇子福全、三皇子玄烨与五皇子常宁,问他们未来志向。
福全坦言:“愿为贤王。”志向虽平凡,却显淡泊名利,令顺治颇感意外且略有失望,认为其无大志。
玄烨则豪情满怀:“愿为明君。”令顺治感到欣慰,开始倾心疼爱这位脸上留有天花疤痕的儿子,玄烨也因此更进一步成为储君。
福全性格温和,虽不被顺治偏爱,却与玄烨情谊深厚,二人互不争夺皇位,反倒如普通兄弟般亲密无间。
他们曾一同用弹弓打鸟,躺在大树下乘凉,尽享无忧童年,彼此珍惜这段纯粹快乐的时光。
然而,皇室命运难由己掌控,一则噩耗打破了宁静。
年仅二十多岁的顺治帝不幸染病,生命垂危。
孝庄太后与朝廷大臣最关注的是储君问题。
在顺治存世的皇子中,福全、玄烨和常宁是唯一具备继承资格的成年皇子。
孝庄太后权衡后,极力主张玄烨继位。
一方面,玄烨已对天花免疫,身体健康;另一方面,他刚毅果敢、雄心壮志,更适合稳坐帝位。
更有趣的是,孝庄曾隐约见玄烨胎中有青龙盘旋,视为吉兆,与自己怀顺治时相似。
因此,她笃定玄烨应继承大统,朝中大臣亦多支持。
顺治帝终逝,年仅六岁的玄烨即奉遗诏登基为帝。
兄友弟恭,共御朝政
顺治帝遗诏中,除了赐予玄烨皇位,还安排索尼、苏克萨哈、遏必隆和鳌拜四位辅政大臣。
这四人起初尽职尽责,但权势渐大后野心渐显。
康熙六年,辅政首领索尼病逝,康熙遂正式亲政。
福全则实现了“贤王”理想,被封为和硕裕亲王,兼任议政大臣,积极协助康熙处理朝政。
他虽性格温和,却文武双全,政治立场坚定,成为康熙重要支持。
同年,鳌拜恃势张狂,罗列二十四条罪状处死辅政大臣苏克萨哈,虽合法,但夸张激烈,明显示威康熙。
康熙忍耐,两年后联合福全等谋划,设宴诱捕鳌拜,将其终身软禁,权臣遏必隆因与鳌拜勾结被罢黜。
至此,康熙得以收回朝政实权,开创“康乾盛世”。
福全一直忠诚辅佐,二人兄弟情深,成为皇室典范。
战场失策,黯然退隐
在平定三藩、统一台湾、抵御沙俄的辉煌战绩后,北方草原上却升起了新的威胁——准噶尔蒙古。
准噶尔曾臣服清廷,但因噶尔丹崛起,改变了局势。
噶尔丹趁部落内乱夺权,野心勃勃,扩张势力,击败喀尔喀蒙古,直逼清廷核心。
更恶劣的是,噶尔丹接受沙俄支持,引入外敌,威胁国家安全。
康熙决意剿灭噶尔丹,遭朝中保守派阻挠,他们畏惧噶尔丹及沙俄军力,认为骚乱无碍中原。
康熙洞察噶尔丹野心,判断其借助沙俄虚张声势,坚决主张早剿灭之。
福全与激进派支持康熙,军队迅速集结。
康熙亲征,福全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,统领左翼清军,开古北口;常宁任安北大将军,率右翼军出喜峰口,康熙居中督战。
兵分三路,体现了康熙对兄弟的高度信任。
初战常宁失利,噶尔丹气焰大振,南下至乌兰布通,与福全部队激战。
噶尔丹构筑“骆驼城”防御阵地,令清军难攻。
福全凭借军事才华,策划左右夹击,最终敌军溃败。
噶尔丹随后请求议和,福全考虑援军未至,暂时接受。
却被噶尔丹利用,趁机逃逸。
福全粮草有限,擅自撤军,未报康熙,遗留隐患。
康熙对此震怒,回朝后将福全留守朝阳门外,剥夺官职,仅罚俸三年保留爵位。
福全接受惩罚,退居闲散生活,内心愧疚未能协助彻底剿灭敌人。
临终一见,了却心愿
六年后,康熙三十五年,福全再次随军征讨噶尔丹,功勋显
发布于:天津市保利配资-炒股配资找配资-正规股票平台-配资之家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